冒充公检法诈骗是指骗子冒充公安、检察院、法院的工作人员,威胁、恐吓被害人涉嫌刑事犯罪,要求被害人配合调查,并发送虚假“通缉令”“逮捕令”等法律文书,使被害人陷入恐惧,再让被害人进行资金清查或者将钱转入公检法指定安全账户,以自证清白。
案例一:假警察魔高一丈,真警察道高一尺。
【基本案情】
事情还要从去年的11月说起,盘州市的B女士正在家里面做手工,突然接到一个电话,问其是否认识一个叫张志的人,B女士说不认识。对方又说自己是六盘水派出所的,让她好好想一下,是不是在北京办了一张工商银行卡,用1万多元卖给了一个叫张志的人。B女士说自己没有去过北京,也没有卖银行卡给张志。接着对方说B女士还诈骗了20多万,那张银行卡就是用来洗钱的,然后让B女士证明没有去过北京、没有卖银行卡给张志。
这个时候,B女士还不太在意,因为这种骗人的套路她平时也听说过,可是接下来对方在电话里说的一个新情况,却让她慌了神。对方讲现在乐民派出所的到处都在找她、抓她,刚好此时B女士手机有110打电话来,B女士就真以为是来抓她的,就把电话挂了。的确,这个时候是乐民派出所的民警预警到B女士在遭受冒充公检法诈骗,想打电话阻止B女士,可是联系不上。骗子也正是抓住了警方在不断给B女士打电话的机会,制造恐慌气氛,让自己假警察身份变得越来越真,而真正的警察却无法联系上B女士。
当B女士逐渐开始相信对方就是警察后,对方开始利用B女士害怕的心理,让B女士去一个隐秘的地方备案,带上身份证和笔,还让她把来电和短信关了,微信退出登录,然后就询问B女士去过哪些地方、办过哪些银行卡、银行卡里有多少钱,B女士说银行卡和微信都没有钱,对方就让她去北京公安局证实,要在下午6点以前备案,如果备不好的话,就要来抓她。此时的B女士,已经在慌乱中按照假警察设计好的陷阱一步一步地越陷越深,对方又让B女士下载一个企业微信,然后打视频电话给她,但是视频中B女士只看得到自己,紧接着对方发了一串身份证号码和B女士的照片给她,并告诉她信息已经被泄露了,被其他人用于开办银行卡,如果B女士找不到那个人的话,就属于犯罪。
在与诈骗分子争夺时间的关键时刻,真民警想出了一个办法,在征得B女士家属同意后,民警拨打了联通客服电话,紧急报停了B女士所使用的手机号码,通过通讯公司切断了B女士正在进行的通话。B女士向赶来的民警陈述,当时她已经相信对方的话,对方已经让她下了一个手机APP,这一步离骗子诈骗成功已经不远了。
【手段分析】
第一步:骗子以被害人名下的银行卡、电话卡、社保卡、医保卡等具有消费功能的工具被冒用,身份信息泄露,可能涉嫌洗钱、诈骗等犯罪,要求被害人配合调查,用严肃的语气、专业的词汇与其聊天,取得被害人的信任。
第二步:当被害人逐渐相信对方后,就让被害人去一个封闭、安全的地方,关掉手机网络,不要接听任何人的来电,并向被害人发去本人身份证信息和照片,让被害人误以为自己信息已泄露。
第三步:要求被害人下载指定软件进行“资金清查”,或者让被害人将钱转到公检法的安全账户。只要被害人将银行卡账号、密码、手机验证码等信息填写后,卡上资金就会被骗子全部转走。
【经验教训】
本案中,被害人刚开始并没有相信对方的套路,后来由于真警察和假警察同时都在联系被害人的机缘巧合,导致被害人相信了骗子的警察身份。
【反诈警醒】
1.公检法机关没有任何安全账户!
2.公检法机关不会通过电话、QQ和微信等社交工具办案,也不会通过互联网发送“通缉令”“逮捕令”,更没有资产清查或自证清白的程序。接到此类电话立即挂断!
3.公检法机关不会在电话里要求受害者提供银行卡或者支付宝等信息。
4.公检法机关在抓捕犯罪嫌疑人时不会提前通知。
案例二:被“通缉”心慌意乱,输密码钱财遭难。
【基本案情】
2021年12月,水城区某企业财务管理人员L女士在办公室接到一自称来自福建公安机关的电话,称L女士涉嫌一桩特大洗钱案,已被公安机关列为通缉对象。L女士开始并不相信,自己平时也没有违法犯罪不可能被通缉,但随后骗子详细说出了L女士的职业、工作地点、个人其他信息,并要求添加微信向L女士出示一张“网络逮捕令”,上面有L女士的照片、身份证号以及公安机关“公章”,同时用语言对L女士进行恐吓,称如果不配合公安机关取证,定罪后将面临牢狱之灾。
在对方的恐吓下,L女士信以为真,这个时候骗子让L女士配合调查取证,证明自己没有参与洗钱。L女士此时已被对方提供的虚假证件蒙蔽,而且在被“通缉”的情况下心慌不已,着急证明自己没有参与洗钱。
骗子称需要L女士在“最高人民检察院”的官网中将所在公司的账户进行备案,以便公安机关核查取证进行资金清算。于是L女士打开对方提供的一个“最高人民检察院”的虚假网站,根据对方指示下载了网站中的“资金清算软件”,L女士随后在该软件页面对应位置输入了公司账户账号和支付密码,并按对方要求将公司对公账户的U盾插入电脑,随后对方以资金清算需保密为由,要求其关闭电脑屏幕,L女士照做后短短两个小时,对方就分45次将公司账上的 60万元全部转走。
【手段分析】
第一步:骗子通过非法渠道获取你的个人身份等信息,冒充公检法工作人员给你打电话。
第二步:编造你涉嫌银行卡洗钱、拐卖儿童等理由,同步发送伪造的公检法官网、通缉令、财产冻结书等,对你进行威逼、恐吓,以使你相信和就范。
第三步:诱导你进入其提供的虚假官方网站,以提供证据或者进行资金清算、资金冻结为由,要求你将名下所有钱款转至所谓的“安全账户”,或者让你提供银行账户和密码,从而达到诈骗目的。
【经验教训】
本案中,受害人防范意识欠缺,被冒充“公检法”的骗子恐吓,急于摆脱“污点”,导致最终受骗。
【反诈警醒】
1.公检法机关没有任何安全账户!
2.公检法机关不会通过电话、QQ和微信等社交工具办案,也不会通过互联网发送“通缉令”“逮捕令”,更没有资产清查或自证清白的程序。接到此类电话立即挂断!
3.公检法机关不会在电话里要求受害者提供银行卡或者支付宝等信息。
4.公检法机关在抓捕犯罪嫌疑人时不会提前通知。
反诈保护神!欢迎下载安装和关注“国家反诈中心”,请按下面宣传图示扫码进行!